适应反腐“新常态” 营造政治“新生态”
发布时间: 2015-01-20
来源: 石家乡纪委 李光标
打 印

回望2014年,中央从狠“打虎”、快拍“苍蝇”到开展“猎狐”等行动,严肃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彰显中央反腐的坚定决心和对腐败零容忍的态度,同时也体现中央反腐的力度不断加强,推动了反腐“新常态”的到来。但是,在“高压态势”下,仍有部分党员干部认为反腐败只是“一阵风”的错误想法,不仅不收敛不收手、甚至变本加厉。因此,笔者根据几年来的纪检工作经验,就当前反腐“新常态”新形势下如何主动适应并营造更好的政治“新生态”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加强廉政教育 拧紧“思想阀”

腐败大多从思想开始慢慢蜕化。因此,自古以来历代王朝都重视对民众和官吏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清正廉明”、“吏治清廉”也一直被视作从政者的行为规范,在我国古代官吏自踏入仕途后,皇帝会经常对他们进行"仁、义、廉、耻"的朝廷教育。”同时也很注重提拔道德高尚的人,他们通过道德表现和道德威望获得人们的认可,而当他们继承高位之后更能保证自身公正廉洁,以自身道德修养感化他人,赢得“万邦”拥戴,更好的维护阶级统治。廉政教育的“新常态”对传统的思想观念、管理模式和激励手段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挑战与机遇并存。

加强廉政教育,拧紧“思想阀”,是反腐倡廉的根本之策。首先,将身边的案例,拍摄成微电影,结合“以案明纪”“以案说法”等活动巡回播放警示微电影,从中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其次,利用手机在中秋、国庆、元旦和春节等关键“节点”,给党员干部发送节日祝福和廉政警语为一体的手机短信及彩信,刹住公款吃喝,“礼尚往来”之风。

再次,在各级学校的课程中加入廉政内容,推动廉政文化进学校,进家庭。最后,利用好即时性、互动性强的微信、微博和网站等新媒体,及时发布典型案件,传播坚决反腐地声音,对一些杂音始终保持警惕心里,积极探索正面网络舆论导向机制,构建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廉政教育网”。

扎紧制度笼子 筑牢“防火墙”

贪污腐败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私有制产生而出现。同时,由于人类贪欲的本性和权力不透明易被滥用的特点,部分掌握社会公权力的官员利用手中的职权便利进行贪贿,泛滥的贪贿往往会激发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并引起民众的不满与抗争,影响统治基础。因此,我国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官员腐败的惩治,如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法经》中规定的六禁之一金禁就是惩罚受贿行为的规定。后来随着法律体系逐步完善,对官员腐败的罪名进行了细化,分别规定了任人不善、玩忽职守等罪名。到了汉朝,统治者主张“德主刑辅”的思想。其体现了统治者对贪官制度建设方面的重视。但也从侧面反映出统治者意识到残酷的刑罚制度对惩治腐败官吏虽有一定的威慑作用,但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根治。因此,要求依法惩治腐败的同时还需结合“为政以德”,对违反廉政规定的行为既要在法律上予以制裁还要在道德上进行谴责与教育。

以史为鉴,建立健全惩贪与倡廉相结合的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通过“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火墙”,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才能更好的构建起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一要将培育法治思维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坚持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用核心价值观约束和规范党员和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和行为,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打造社会共同国魂。二要抓好制度建设。坚持法治思维,按照用法有据、有章可循的要求,及时把反腐好做法、好经验上升为制度规范,用制度固化反腐成果。同时,及时对已有制度进行清理,对于制度缺位工作上急需的,条件成熟但还没有的制度,抓紧研究制定,对与形势发展和实际情况不相适应的,及时废止。三要注重监督问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为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需加强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用制度来管权、管事、管人。通过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以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行为处理,杜绝行政过程中的“好人主义”,严打违法违纪行为的“保护伞”,让违反制度者得到应有惩处,切实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公众的利益。四要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适当吸收法律专业或从事法律工作的人才,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创新干部考核制度,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保障制度“落地有声”。

强化作风建设 巧架“连心桥”

党风,是全党包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个人在政治、思想、组织、工作和生活等方面体现党性原则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因此,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他首次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史上创立了完整的党风建设理论,系统概括出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

当前,第二批党的教育实践活动也已基本结束,祛除“四风”问题取得了很好成效。然而,一些地方风气并没有根本好转,一些问题还有反弹的风险。如何巩固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将作风建设转入常态化,使之成为“新常态”,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积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党员干部要从开展遏制“舌尖上的浪费”,管住“车轮上的腐败”,消除“会所中的歪风”,刹住“节庆公款送礼”等专项整治活动中,认真查摆和整改问题,做到正人先正己,汇聚正能量,共同营造政治“新生态”。第二,加快推进“一服务两公开”建设,促进全民监督。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借助日益普及的互联网,加快政府信息统一平台、基层信息化应用平台以及有关廉政网站建设。方便群众办事的同时,赋予群众一定的检举、揭发、协助调查和人身保障等权利,让群众成为监督干部作风的重要力量,持之以恒纠正“四风”防止问题反弹,不断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切实提高行政效能。第三,落实“三转”将作风建设进行到底。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落实“三转”(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是纪检监察机关回归主业的必然选择。因此,各级纪检监察干部要按照“三严三实”等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助推“三转”,做到“权利自洁”,切实改进作风,让党和国家放心群众安心,有效架起干群“连心桥”。

开弓没有回头箭,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面对“新常态”关键在于如何共同营造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气候,更好融入到风清气正的政治“新生态”中。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难得的机遇,只要肯努力,有责任,敢担当,在这个时代里每个人都享有出彩的机会。

主办:中共贺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贺州市监察委员会
地址:贺州市贺州大道1号 邮编:542899 【通讯员投稿】
桂公网安备45110202000060号
桂ICP备2021006444号-1